877.ppp@gmil.com
添加时间:2003年12月,中国大豆采购团来美国已经3天了,这次要采购的大豆数量是250万吨,而合同迟迟没有签就是因为价格,美国农业部在8月12日发布农业报告,因为天气干旱原因调低了大豆产量。美国大豆价格由发布报告之日起开始上涨,由1900元/吨涨到2661元/吨,专家说现在的价格是历年来罕见的,基本到顶了,不会在涨了。
然而,如今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大豆压榨并不一定由中国企业控制。1999年外资开始大举进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以前,中国土地上的大豆加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内资企业。直到2000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仍占全国产能的90.3%,占全国实际大豆压榨量的91%。而在2004年前后,作为国际大豆贸易定价基准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波动,众多中国大豆加工企业高位采购后,却痛心地看到大豆价格骤降。此时,ABCD四大粮商控制着全球73%的粮食交易,不由人不怀疑大豆行情的大起大落是否有什么蹊跷。不管大豆行情这种过山车般的变化原因何在,其后果是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几乎全军覆没。那时,国内油脂企业普遍遭遇严重困境:生产会亏损,不生产也会亏损。不仅小企业如此,一些大、中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那段期间,70%的国内压榨企业停产,大量企业倒闭。中国的“大豆危机”正好为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窥探已久,且资金雄厚的外资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形势急转直下,ADM、嘉吉、邦基、路易•达夫、丰益国际、托福、来宝等国际大豆主要供给商通过参股、控股、收购等低成本扩张方式攻城略地,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由此加快了中国大豆压榨行业的整合步伐,外资企业大豆压榨产能与实际压榨量的比重迅速攀升,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到2007年,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为4920万吨,占全国的63.9%,比2000年下降了26.4个百分点;实际大豆压榨量1768万吨,占全国的52.0%,比2000年下降39.0个百分点。同期,外资企业压榨量从9.0%快速提高到48.0%。
近日,一位高颜值“老赖”也火了。一份印有大幅美女彩照的法院悬赏公告张贴在安徽淮北市多处公交站台,照片上容貌俏丽的失信被执行人朱丽丽很快成了“网红”。这份由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执行举报奖励公告》,公开悬赏800元寻找朱丽丽下落。
资料来源:Earth Policy Institute,http://www.earth-policy.org/data_center/C24。2010年,荷兰的拉博银行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Sustain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global food supply chain)。根据该报告,中国从世界各地进口冷冻鱼、羊毛、棕榈油、棉花等各种农产品,但最大宗的农产品交易是来自阿根廷、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三者的总价值达二百亿美元左右。
4. 对加工的控制ABCD四大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大豆加工市场也不放过。这里我们也可以用最大三家或四家公司占据市场的份额(即CR3或CR4)来衡量大公司的霸主地位。据统计,大豆压榨业的CR4在美国达到80%(2002年、2007年数字),在巴西达到43%(2004年数字),在欧盟也达到80%(2004年数字)。阿根廷的情况更极端,CR3就高达85%(2010年数字)。
课纲拟将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 并入东亚史据台湾《联合晚报》9日报道,根据台湾十二年教育新课纲草案,高中历史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领域,将过去的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从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并将中国史放入“东亚史”的脉络下进行讨论。